“十二五”期间,合肥市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直接融资、保险收入、金融业带动就业能力等多个总量指标实现翻番,结构性指标不断优化,为全市经济大发展营造了大环境、大气场。
一是金融业增加值实现翻番:2015年前三季度我市已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3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300亿元,相比2010年151亿元实现翻番。
二是存贷款指标超额翻番:2015年12月末,合肥市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193.7亿元、101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7.3%,分别是2010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的2.44倍、2.34倍,超额完成翻番任务。2015年,我市新增本外币贷款1504.3亿元,占全省的44.4%,“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新增信贷投放5608.5亿元,相当于超过全市单年度gdp总量。
三是直接融资突破翻两番:“十一五”期间,我市直接融资累计接近500亿元;仅2015年一年,实现直接融资突破1700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市直接融资累计突破3000亿元,相较“十一五”,我市直接融资实现翻两番目标。
四是保险收入实现翻番:2010年,全市保费收入65.7亿元,2015年1-11月份,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2.3亿元,提前实现翻番目标,保险业已成为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五是金融从业人员实现翻番: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我市金融机构数量显著增加,种类更加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2010年末,全市金融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至2015年末,全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已接近6万人,金融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大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