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典当业眼下正面临“边缘化”的逆境。
据合肥市典当行业协会发布的《合肥市典当行业2015年度经营情况》显示,87家典当企业中有43家亏损,亏损面近半,同比扩大22%。
2015年合肥市典当企业在典当总额、息费收入、上缴税金、税后利润等关键指标“全线回落”的同时,绝当后处置受让资产,长期及其他资产余额却陡增43.67%。典当行业风险正在与日俱增。
不过,合肥市典当行业亦有亮点。
2015年,合肥市典当行业与中东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资本规模与总投放规模的比较优势明显,平均典当利息收入水平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合肥市规模较大的十家当公司的累计当金投放额、息费收入、上缴税金和净利润分别占全市的60%、78%、88%和96%。而经济下行期间,合肥市典当行业一直以来所具有的坚韧、进取、创新的精神,更令业界瞩目。
在喜忧参半的形势下,合肥典当行业亟待破局。
而合肥全市的行业数据仅仅是全国典当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全国典当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显示,截止2016年1月底,全行业典当7.9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27.5%,营业利润同比降低52.5%。逾期贷款余额105.7亿元,贷款逾期率为11.4%,较上年同期上升5.0个百分点;绝当率为2.6%,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下行、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频发的背景下,典当企业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在自身缺乏杠杆优势的前提下,典当企业应当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率?安徽省、合肥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否对典当行业起到积极影响?9月20日下午,徽商圆桌论坛邀请了多位典当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典当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典当行业未来的破局之道。
用投行思维做典当
杨荣梅 安徽省金丰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
典当行业整体低迷,既受外部整体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本身所遇到的“非国民”待遇的原因。
首先,典当行业作为类金融业,始终与宏观经济共浮沉。目前,不仅仅是典当,担保、小贷等其他类金融品类、甚至银行等金融系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典当行业作为多层次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导致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格外艰难。例如,典当行业没有金融杠杆,这严重束缚了典当行的发展。
2013年5月,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严禁向典当行提供授信”,而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又“不得向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两部法规的“叠加”,意味着典当行必须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开展典当业务。一旦典当企业的自有资金用完,即使有优质业务找上门,企业也没法开展。
如果有了资金杠杆,典当行可以做大规模,整体利率得以降低,帮助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典当行的业务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典当行业自身“扶危济困”的特殊使命,让典当行业必须去承担更多的风险,去为一个有瑕疵的客户,提供、设计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方案。
在宏观经济低迷的趋势下以及日趋多元化的金融环境中,典当这个最古老的金融产品要想破局发展,需要在经营模式上转型升级。
事实上,2015年12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皖政办【2015】74号文,已经明确了典当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从税收、融资渠道、拓宽发展领域、减少行业发展制度障碍等方面,给出了积极的指导和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和典当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鼓励融资租赁、典当企业与银行、信托、保险、担保等机构联合开发产品,支持典当企业开展债权转让、回购和担保等服务试点,鼓励典当企业在注册资金一定比率内对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安排。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要用投行的思维来做典当,开发典当行的担保功能和投资功能,并和其他的类金融品类打好组合拳,“吃透”客户的需求,以股权投资、债权转让等方式,帮助存量客户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在突发情况下如银行抽贷时,避免资金链断裂危机。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金丰典当已经以实际行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利用投行思维,冷静分析客户,这也是正奇金融融资业务的核心特色,也是金丰典当在做风险评价时的最重要特征。
薛永飞 安徽国元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进入典当行业已经八年了,既赶上了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遭遇了整个行业目前的低迷困局。
2008年前后,全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典当行同样也享受到了经济红利,度过了一段“躺着也能赚钱”的愉快时光。
2012年,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陷入低迷期,以中小企业为承载的实体经济承受经济下行压力的考验,诸多中小企业困境重重、举步维艰,而上述对象为典当行业主核心服务群体,典当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此轮调整在2013-2014年发酵,直到现在我们仍处在这种调整阵痛中。
就整个国元的类金融版块来说,也出现了收入下滑、资产固化严重的现象。无论是考量增速的国有典当还是面临生存的民营典当,都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我认为,首先典当行要从“增速档”调到“转速档”,盘活资产是当务之急。对各家典当行来说,资产固化已经成为跨不过去的一道坎,要提高转速即资产的流动性才能活下来。譬如将不良资产设计为标准化产品,以债权形式再融资,消化风险。
2015年,国元典当就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依据控股股东的良好信誉,与阿里旗下的蚂蚁金融合作,以典当资产及受益权成功发行了1.5亿元私募债。
其次,典当行业是小微金融的产物,不适合做大。作为主流金融的补充,典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坚持与银行开展错位经营,力求做到小而美,避免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
此外,在风控方面,要注重“当物弱化”。即不过多地关注当户的抵押物,而是着重考察贷款企业的还款能力。企业运营良好,风险就会降低;反之,企业运营出了问题,抵押物再足值,典当行也不会放款。
典当业的破局发展一是看未来行业的政策定位,二是看中小微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否诞生新的亮点和热点,比如与股票配资、房地产、收藏等经济热点结合,创新发展。
以国元典当为例,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三板、四板市场的发展风生水起,这为典当行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四板向三板过渡及三板上市初期的中小企业为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安徽国元典当抓住机遇,通过与做市商积极沟通,成功为本地三板上市解决短期融资需求,有效拓宽了自身的业务领域。
我们在抢占资本市场先机的同时,还积极捕捉社会热点与二手房中介合作,开展房产典当业务。在房地产短期走势上扬的市场背景下,做二手房业务相对风险比较小。
坚持分散 控制风险
薛金合 安徽巾帼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类金融一定要有实业背景,否则在风险加大的当下,没有充分的兜底能力。作为纯民营的典当公司,我们可以称得上是行业的“草根”。没有国资雄厚的背景,我们更要在风控上做足功夫。
首先,坚持小额分散。当下,巾帼典当的主要业务是做电子产品、车辆、房产业务等,最小的业务是典当了800元的一块平板电脑。当物实现多元、可控、易变现。
其次,做业务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条件量力而行,不能总想着赚快钱、赚大钱,也不能过度地集中于一个项目上,想“一口吃个胖子”,一旦承担不起风险时就会全军覆没。
张亚明 安徽德合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作为经济新常态逐步确立过程中的短期“副产品”,我国金融信贷的风险因素正在增加,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步上升,信贷环境逐步恶化,实体经济的信贷风险渐渐加大。
在这样的金融大背景下,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和有中小企业“第二银行”的典当行业,逾期贷款和不良资产亦逐步增多,整个典当行业的亏损面逐步扩大。
在不容乐观行业发展环境下,典当行业整体低迷的原因错综复杂。
首先,外部市场如资金雄厚的银行业、灵活多样的投资公司、小贷公司及民间借贷等渠道的多重夹击,典当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其次,由于前期发展过快,许多典当同仁急于捞快钱,忽视调整发展思路,经营模式单一,服务过于同质化,甚至存在恶性竞争行为。
行业转型及各典当公司如何适应行业变化的对策研究迫在眉睫。破局首先还要从政策出发,如将典当行的不良坏账里列入人行的征信系统中等。
风控方面,典当企业要具有严格的流通性管理,降低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以德合典当为例,我们的业务多集中在千万资金级别,中等分散,既保证了可控性,又避免了人力成本的浪费。
郑翀 安徽汇金典当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做类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业务上做自己熟悉的行业。
汇金典当所属的安徽新华控股集团长期致力于教育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因此我们也始终深耕于教育、地产板块客户。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供应链金融,譬如在地产板块,我们从原材料供应商就开始介入,一直到置业者,打造产业链的资金闭环,低风险、可控性强。2015年,我们仅有一笔绝当。
典当行亟待实现立法
吴正林 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目前的典当行业具有一些转型期行业的特点:发展环境无变化,业务拓展速度下降,经营业绩萎缩,突破创新仍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行业立法不到位、司法乱象丛生。
从法律的角度上优化法制环境,解决经营方式合法性、处置资产公平性等行业定位问题,对于典当行业来说也是转型的关键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典当行业的监管办法仍然沿用了2005年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制度,至今对全行业的监管仍未上升到法律阶段。呼吁典当立法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此外,典当企业还要积极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
首先,要降资产。
一组数据最能反映当下的市场流动性在变差。2012年至2015年,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典当借款纠纷案件分别为13起、24起、51起,100起(左右)。
基于此,我认为对大企业而言,要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实现资产盘活;对小企业而言,依法处置当物资产迫在眉睫。
其次,调结构。当下安徽省的典当企业业务明显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名品抵押的比重较小,随着曾经主要的客户来源——中小房地产企业主逐渐消失,典当业的业务规模难免出现萎缩。
此外,要优管理,包括重视风控管理、资源管理、人力管理、绝当后的当物处置问题、租赁权与抵押权的冲突问题等。
政府机构向服务型转变
丁峰 合肥市商务局商贸服务处副处长
传统的管理型政府正在向新型的服务型政府转型,具体到合肥市商务部门也是如此。此外,政府的职能应是逆势而为的,即在行业出现困难时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作为合肥市典当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商务局对于行业结构的治理也在向服务型转变。
合肥市被赞誉为中国典当业的政策高地,2015年合肥市典当行业的政策红利赫然显现。合肥市设立“典当风险补偿基金”,200万元的财政补偿资金,让一些积极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典当企业“吃到螃蟹”,得到实惠,2016年该项基金额度进一步提高,惠及更多的典当企业,助推中小微实体经济发展。
合肥这一针对典当行业的扶持政策,开创全国先河,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和学习,被认为是政府扶持典当业的创新之举。该政策更是合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为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切实之举,也进一步肯定了典当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将推动合肥典当行业的持续转型升级。
2016年初,安徽省政府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融资租赁和典当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典当行业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功能,健全融资服务体系、助推全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并就保障措施提出实施意见。按照该意见要求,力争到2020年,安徽省典当企业将达到400家以上,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经营模式创新的骨干企业。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当前合肥典当行业已经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他们敏锐研判经济形势,及时实施业务转型升级,逆取顺守,对典当行业的转型发展起到突出的引领作用,成为行业发展寒冬中的“一把火”。
合肥市商务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也将始终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坚持监管与扶持并行,促进行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许祝生 徽商传媒副总编辑
目前整个典当行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寻找优质客户“难”、流动资金面临枯竭。诉讼的增加、亏损面积的加大、绝当比例的上升等现状都反应出这一点。二是健全行业的法律法规“难”。
针对这两大难题,今天的圆桌讨论会直奔主题、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其中精彩绝伦的观点让大家茅塞顿开。如用投行思维做典当、如何盘活固化资产、利用分散投资和小额分散来把握风控等。
( 《徽商》记者 邵梦 陈浩)